估值的误区2
有朋友后台留言问:老唐,你说你的目标是三年后15倍市盈率卖出赚100%,为什么国投15倍pe的时候,你没卖啊?——继续夸,好问题。只是事实略有出入。
去看雪球组合#老唐实盘#就知道,我目前持有的国投,最早一笔是2016年1月11日用川投换进来的。忘记了买入价,查了一下K线,2016年1月11日,国投介于6.72—7.24之间,川投介于9.14—9.7元之间,大体就是这个区间换的。
至于川投,正好我雪球上记录过这笔交易,是在2014年将之前持有的国投在10.48元卖出后,换进来的,成交价19.92元(经历了10送10和之后的10派2.7元,折合目前的9.69元)。当然,很遗憾,10.48卖出国投之后,最高涨到过15.16元——这算是厘清事实,以后有空谈公司分析的时候,老唐再聊搬砖的思考路径。此处先说这个15pe的问题。
与事实不符,但无损问题的价值。不如我替换一下问题,改成:老唐,你说你的目标是三年后15倍市盈率卖出赚100%,为什么你2013年在雪球开始鼓吹的茅台,复权价已经从不足100元,涨到300+了,市盈率现在已经20多倍了,你也没卖啊?这是关于估值的另一个误区。回看一下前面谈我的粗暴估值法原文“我的估值法很简单,两句话:①三年后15倍市盈率卖出能获利100%,我就会买;②高杠杆企业打7折。”——注意,我说的是什么情况下,我会买。但后面并没有半句:“15倍pe我会卖出”。那么卖出问题如何解决呢?关于卖出的问题,各流派解决的方法很多,甚至于江湖流传“会买是徒弟,会卖是师傅”的说法。对于这些方法,老唐没有能力一一评价,只是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路,不见得就是正确答案,仅供参考。
对我来说,买入和卖出是同一套方法,同样的体系,同属于现金流折现体系。包装成高大上文章的话,可以从Roe说起,写上万吧字,但套用老唐简单粗暴、通俗易懂的文风的话,只要两句话:
投资不存在卖出的问题,只是买入股票(房产、黄金、商品……)和买入货币的决策区别;****无法显著比较出两种决策差异的时候,那就当懒鬼不要动好了。If it’s not broken, don’t fix it——Mengdaier
认得出来Mengdaier这么高大上的名字是谁吗?哈哈,逗个乐,是欧元之父、提出蒙代尔三角的经济学大师 Robert A. Mundell的拼音,坏笑ing——!如果我完全不解释这两句,不知能否触动思考:老唐这扯的啥呢?神叨叨滴……试试,留个小尾巴。欢迎留言评论,谈谈你的看法,若有精彩观点,我会选出来公布在书房里讨论。